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李曾骙 杜倩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石永程
阳光洒向冈仁波齐峰,它矗立在高原上,静静滋养着脚下的大地和人民。
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——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一片高寒干旱地带,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早就懂得,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,唯有像敬畏神明一样敬畏脆弱的生态环境,才能在平均海拔3900米的地方生存下去。于是,人们把山川写成神话传扬给世界,把大地上的生灵编入舞蹈、歌曲留给后人,孕育出多姿多彩、和谐共生的独特文化。
普兰县赤德村村民正在表演“仲”舞。光明日报记者李曾骙摄
冰河消融,汇入孔雀河谷,千百年来,普兰县仁贡村的百姓们跳着孔雀舞,既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孔雀饮水的姿态,更表达对母亲河的敬畏。很难想象在高寒缺氧的普兰曾有过孔雀,不过这一点都不妨碍仁贡村的老百姓世代传承着孔雀振翅的英姿,口口相传着孔雀啼鸣的声音。
每逢村里有婚礼、乔迁之喜,或是冬去春来之时,全村老幼都要身着盛装,或亲自“上台”表演,或在一旁为舞者准备好青稞酒和哈达,送上祝福。“全村人基本都会跳,根本不怕传承不下去!”今年53岁的白玛加布刚刚组织村民跳完孔雀舞,兴奋地对记者说,眼下,他自己正在整理仁贡村各类歌曲的歌词和念白,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仁贡村的文化“宝藏”。
“宣”服制作人正在为试穿者调整服饰。光明日报记者李曾骙摄
普兰县仁贡村村民正在表演孔雀舞孔雀饮酒桥段。光明日报记者李曾骙摄
如果说孔雀舞还蒙着历史厚重的面纱,那么赤德村的“仲”舞(野牦牛舞)确实让我们见到了高原上壮硕的野牦牛。成年野牦牛体重通常超过1000公斤,他们散落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~6000米的区域生活着,发起怒来能掀翻汽车。赤德乃至整个高原都敬这莽兽如神,人们自古便观察着,学会了野牦牛的冲撞、抖肩、翻滚、嬉闹,再配以赤德人从天籁中听来的节奏和旋律,悠扬的唢呐声点缀着独特的鼓点,人们以野牦牛的姿态庆祝生命中的每一件喜事,迎接远道而来的每一位贵宾。
众多的艺术形式当然也会催生出绚烂多彩、雍容华贵的普兰服饰,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普兰“宣”服(又称飞天服),单是穿戴这套服饰就要用一个多小时。地处贸易要道的普兰人,将遥远的珊瑚、黄金、蜜蜡、白银、绿松石、珍珠全都装饰在“宣”服上,展示着对这袭锦袍的无比珍视。家族世代传承“宣”服制作技艺的才旺多吉现在不仅把技艺公开传授,每年单靠制作“宣”服,纯收入就能达到四五万元,而且通过普兰的边贸市场,这些服饰还能卖到尼泊尔和印度。
普兰县境内奔跑在雪山下的成群藏野驴。刘晓东摄/光明图片
今天的普兰,得益于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大力扶持,每到一村,人们都要拿出最为自豪的文化表演——“果尔孜”、“雅尔松吧”、科迦藏戏“柴鲁”……在雪山环抱之中,普兰人正用他们从天地间习得、传唱千年的歌谣,歌唱自己的幸福新生活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9月03日10版)
标签: 西藏